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是清明節了,有些地方現在就開始祭祀了,因為他們深信「閏月清明不上墳「的說法,在我們當地,只要是清明節,不管是啥日子,都是要上墳祭祀的。而且還一直流傳著」上墳四不空,不富也安康」的話,那清明上墳有啥說法呢?這個4不空要牢記。
老話說:「十里不同風,百里不同俗」。在過清明節的時候,同樣可以體現出現,從上墳的時間,到祭祀的供品,再到具體掃墓的方法,以及要不要添土等等,這個都有所不同,但是接下來講的4不空這些習俗,卻在絕大部分地區都有。凡是清明節有祭祀活動的地方,這個4不空,基本上都能看到。
從民間流傳的話中,我們也不難看出,人們對其的重視,認為只要遵循這些老傳統,即使不富有祖先也能保佑自己家人安康,可見已成民間俗信。
1、掛紙不能空
老人們經常會講:「有兒墳上飄白紙,無兒墳上草樹青」。去祭祀的時候,看一座墳頭是否有掛紙,會成為一個家族是否后繼有人、興旺發達、父慈子孝的標志。這里要解釋一下,這個掛紙很多地方也叫「掛青」,就是掛在墳頭串起來的那種紙錢。
當去上墳祭祀的時候,這個是不能空的,墳頭掛紙多的話,也說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,后代也會非常的孝順。
2、香爐不能空
祭祀之前,墳前的香爐也是不能空的,在民間人們認為「燒」通「稍」,「香」通「信」,燒香就是稍信,就是給死去的人保持信息暢通。在清明節祭祀的時候,就是通知祖先,來領自己的「錢財」,所以這個是必不可少的。
此外,在人們心目中燒香,代表著香火,就是子孫的傳承,祭拜時燒香,說明祖脈的后人還在,骨血還在,子孫還在,香火還在繼續未斷,同樣也有告知的意思在里面,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為就是一種媒介。
3、酒杯不能空
只要是上墳祭祀,多半少不了酒的參與,事實上,從歷史的角度來講,酒確實也是因為祭祀,然后才被無意間發現的。在祭祀的時候,酒杯上會倒上酒,一般情況下,一個墳一杯酒,如果是合葬的話,就是兩杯酒。
上墳帶酒祭祀,民間還有一個說法,認為人逝去之后,選擇喝酒來祭奠亡魂,這樣就可以保佑自己在陰間不受苦。當然這些都是民間的迷信說法而已。
4、「傘」不能空
何為「傘」呢?其實就是清明花,祭祀的時候,每一個墳墓都會有清明花,這個是不能空的,就如同元宵節送燈是一個道理,清明節給祖先送的則是傘,希望清明時節的雨水,不會淋到自己的先人。
事實上,這個傘也有些像我們前面提到的掛紙,而且一些大型的清明傘,其實就是掛紙演變過來的,它寄托著人們的哀思,同時也是希望可以得到祖先的一個庇佑。
清明上墳,這4種是不能空的,它們分別是掛紙、酒杯還有香爐以及「傘」,雖然在很多地方,這些叫法可能不太一樣,但是其習俗是相近的,甚至可以說是雷同的,人們也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,希望盡到自己的孝道,同時祖先可以庇佑家族興旺。